2022总评
2022“彩虹杯”天府•宝岛工业设计大赛终评现场集中评审标准和规则
为确保2022“彩虹杯”天府•宝岛工业设计大赛评选的权威性和公正性,组委会特聘请国内(大陆及台湾地区)、国外工业设计界具有专业评审经验的设计专家、学者、企业高管等组成初评委员会进行评选。
一、评审时间地点
时间:2022年11月24日
地点:青羊区新华宾馆(新华大道江汉路北)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江汉路29-17号
二、初评委员会构成
终评组由12名评委组成,其中7名线上评委,5名线下评委。
终评线下评审:5人 | |||
姓名 | 省份/国家 | 单位/职务 | 职称 |
孟凯宁 | 四川 | 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院长; 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成员;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库在库专家; 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产品设计)负责人; 四川省第十三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项目评审专家;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 | 教授 博士生导师 |
龙淼 | 四川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创新设计中心 总经理; 长虹国家级设计中心、美菱国家级设计中心负责人; 获得红点、IF、红星奖等国内外设计大奖。 | 高级工程师 |
刘斌 | 四川 | 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 | 高级工程师 |
关平 | 湖北 | 普象网运营经理 带领团队承办/合作包括红点、iF设计奖在内的20余场国内外设计大赛 |
|
纳里曼·巴希尔(Nariman BASHIRI) | 瑞典 | 比约卡设计工作室创始人兼首席设计师 |
|
终评线上评审:7人 | |||
段胜峰 | 重庆 | 四川美术学院 副校长;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设计学)首席专家; 重庆市设计学学术技术带头人; 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首届重庆市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 教授 博士生导师 |
孙利 | 河北 | 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院长 工业设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 河北省设计学新型智库首席专家 河北省智能工业设计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河北省教学名师; 河北省艺术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北省首届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教授 博士生导师
|
罗仕鉴 | 浙江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设计学院 院长;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楚天学者计划”湖北大学讲座教授; 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对象;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用户体验产业分会理事长;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 智能创意与数字艺术专业委员会 秘书长; 浙江省计算机学会 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浙江省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兼秘书长; | 教授 博士生导师 |
陈俊智 | 台湾 | 高雄师范大学工业设计学系 台湾工业设计协会CIDA 监事; 台湾设计学会CID 监事; 台湾设计跨界交流协会 理事长。 | 教授 博士生导师 |
Dewitt Chik 植观贤 | 香港 | 香港低碳设计协会创始人、会长; 粤港澳大湾区设计智创产教联盟 副主席、香港总干事; 香港工业设计师协会创始委员、前会长; WGDO世界绿色设计组织香港总干事; 丝绸之路创新设计产业联盟 副理事长。 |
|
汪蓝 | 澳门 |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 澳门美术协会理事; 澳门城市学会理事; 澳门中国画研究生创研会副会长; 沪澳经济文化发展协会副会长; 中国书画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 法国 SPEDIDAM协会成员。 | 教授 博士生导师 |
Arnault Garcia | 法国 | 法国设计师联盟主席(President of the AFD) |
|
三、作品分类
作品分为8个类别:装备制造、医疗与健康、数字智能信息、消费精品、乡村振兴设计、家具家居、文创产品、未来之星。
四、评审标准
(一)总标准(总分100分)
创新性(20分) | 设计理念是否具有前瞻性;功能、结构、技术、形态、材料、工艺、生态方面的创新程度。 |
可行性(20分) | 该作品本身是否可行;该作品中技术结构的可行性分析是否到位。 |
科学性与社会价值(20分) | 结构设计与技术运用是否合理、精巧;考虑对于社会、生态的正面效益。 |
美观性(20分) | 色彩、外形具有视觉吸引力和适当的审美;作品是否能够表现时代感和积极向上的社会风貌。 |
成果展示(20分) | 是否能全面准确的展示作品特点与作品功能。
注: 1.作品有样机、实物模型、实体软件等成果得分不得低于15分(根据评审评定,无法展示的大型设备提供视频与图片视同有实物模型) 2. 仅提供视频的参赛作品不得高于10分(特殊情况除外) 3.仅提供图片的参赛作品此项不得高于5分(特殊情况除外)4.未提供实物模型、视频、图片的参赛作品此项不计分。 5.未来之星类别不受1-4项规则限制,由评委自行判定。 |
(二)分类说明
1.装备制造类
矿山、水利、轨道交通等工程装备、设备;施工机械和基础设施设备;重大技术装备的基础件;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设备;民用飞机、船舶、汽车、机车内外部、工业专用车辆、摩托车、自行车和其它交通装备;工业工具、模具;墙壁、地板等。
2.医疗与健康类
临床与诊断产品;康复产品;外科与治疗产品;家庭护理产品;个人护理产品等。
3.数字智能信息产品类
VR、MR等虚拟设计;产品设计;UI服务类设计;互联网产品等;电子产品。
4.消费精品类
珠宝类;时尚消费类;鞋类;酒类等;生活用品类等。
5.乡村振兴设计类
乡村振兴整体解决方案;农副产品精加工再设计;农副产品品牌设计等。
6.家具家居类
家具类;家居类;卫浴洁具;厨房用品;家用电器;室内设计等。
7.文创类
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类;旅游景区及工业遗产创意产品类;博物馆(文物)创意设计类;实用产品创意设计类;文创用品类等。
8.未来之星类
概念类;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作品(含应届毕业生和在校生)。
五、大赛评审细则
作品的评审在所提交作品材料的“完备性”基础上,根据大赛主题,遵照“创新性、可行性、科学性与社会价值、美观性、成果展示”等评价指标对参赛作品逐一进行评选。
所有评委将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严格评审程序,遵守评审办法,营造风清气正的赛风赛纪。评审的规则如下:
(一)评审方式(统分)
1.入围终评现场集中评选作品总计216件;
2.评审专家根据评审标准对作品进行打分,并将分数填入对应表格之中。
3. 终评总分不得低于60分。
(二)等级奖评判规则
1.根据作品分数评选获奖作品。
2.装备制造、医疗与健康、数字智能信息、消费精品、乡村振兴设计、家具家居、文创产品七种类别中,按本类别汇总线上线下评分分数由高到低依次选出金奖一名、银奖两名、铜奖三名。
3.上述七种类别中,高校应届毕业生与在校生投稿作品未获等级奖作品可继续参与未来之星评选,若未能获等奖可回到原类别或留在未来之星获得优秀奖。
4.未来之星类别依据汇总线上线下评分分数由高到低依次选出金奖四名、银奖六名、铜奖八名。
5.上述八种类别未获等级奖的作品获得优秀奖,优秀奖名额共一百六十名。
6.线上评审结果由线上终评评委核对后发往指定邮箱,线下评审结果由线下评委核对后签字确认。最后,将线上线下评分汇总,得出本次比赛排名,线下评委对其审核签字,终评委员会组长对此次评审工作作书面总结,交予大赛组委会留档保存。
六、结果公示:
获奖作品将在公正人员公正后于大赛官网公示。